close
更新日期:2011/01/10 00:07 游婉琪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越演越烈的校園罷凌引起社會恐慌,然而,恐慌不能解決問題,

更不該因此鼓勵體制性暴力復辟。

長期輔導罷凌學生的張老師基金會上百名「義務張老師」挺身而出,

分享輔導高風險學生的經驗,誓言幫助青少年脫離霸凌惡夢。

 

 

輔導老師分享經驗

 

這群義務張老師如今有人在醫院擔任副院長、有人投身教育成為國中校長,

但都沒忘記從前擔任輔導老師的經驗,他們9日集體現身說法,

希望讓過去輔導高風險學生的經驗繼續流傳,消滅社會的噩夢。

 

 

「有沒有受傷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發洩過後,能不能放下仇恨。」

勵馨基金會中區辦事處處長何振宇娓娓道來早期在張老師基金會擔任輔導員的真實經歷。

 

 

他在民國80年初擔任「義張」,曾在某一次帶領幼獅育樂營國中生外宿時,

發生學生就寢後,因為言語衝突演變成鬥毆事件。

為了保護學生,何振宇和多名輔導員以肉身抵擋暴力,拳腳卻不認人,

他當場被打得皮開肉綻。

 

 

這樣的恐怖經驗,何振宇卻只是輕描淡寫表示:

「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我怕的是孩子如果受到嚴重傷害,要怎麼跟家長交代?」

當時肢體衝突只有短短20分鐘,何振宇和其他輔導員們卻花了4個小時,

將學生一一分組懇談。

 

 

寶貴的一課

 

了解衝突爆發的原委是關鍵。

何振宇說,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為了一句話或一個眼神不對勁,

瞬間引發體內所有不滿情緒。

事後輔導員們發現,一半以上的學生拿起棍棒,只是為了自我防衛,

然而,肢體衝突一發生,誰也攔不住。

 

 

何振宇最感到驕傲的是,前一晚還互看不順眼的孩子們,

在營隊結束後盡釋前嫌,開心搭上交通車回家。

輔導員事後追蹤時,從未聽聞有衝突或尋仇事件再度發生。

那一晚的「情緒發洩」對所有學生們都是寶貴的一課。

 

 

張老師基金會自民國65年來由台北市教育局補助,

專案執行「幼獅育樂營」計畫,由各學校老師推薦行為舉止偏差的高風險學生,

在暑假進行連續一週的戰鬥營。張老師基金會台北總幹事王信東表示,

營隊是建立關係的「相見歡」,

結束後,每兩位輔導員會針對10名學生進行連續一年的輔導追蹤,

每週進行一次的家訪或校訪,隨時關心學員的學習與家庭狀況。

 

 

加強導師輔導訓練

 

 

王信東表示,

平時的師生關係如果不好,一旦發生校園霸凌,老師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校園輔導老師編制不足,他建議教育部應加強導師的輔導增能訓練。

 

 

他認為,教學是專業、輔導更專業。

校園禁止體罰後,老師們可改採「剝奪獎勵」,給予表現優秀的學生獎勵,

沒得到獎勵的學生在青少年比較心態下,難免感覺受罰,渴望得到讚美。

 

 

何振宇指出,社會大眾高喊要消滅霸凌之前,得先反省大人看待霸凌孩子的心態。

他表示,校園是整個社會環境的縮影,如果學校生病,就代表整個社會也生病了。

他坦承霸凌問題古今中外都有,隨著傳播科技進步,任何影片都能在網路傳播,

才會讓人有「霸凌問題嚴重惡化」的誤解。

 

 

每位孩子都該受到關注

 

 

何振宇沈痛地表示,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受到關注,

當普世價值觀只認為開名車、住豪宅的人才是成功者,

造成霸凌的根源問題將持續存在。

他分析,當學生還在校園時,社會投入每位學生輔導輔導的資源是3萬元,

就能導正學生的觀念行為。

一旦行為偏差的學生進入社會,後續引發的社會問題導致入獄受刑,

社會成本將高達30萬元。

 

 

他建議老師、家長和整個社會都應從觀念改變做起,

一旦關鍵角色全部到位,主管機關審慎做出決策,霸凌問題才有機會慢慢減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子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