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最撼動人心,一位捨不得病人受苦的醫師。

他沒忘記當醫生的最初衷,他是台灣的史懷哲。

  這條山路,你在地圖上必須費心尋找,他卻放棄大醫院的高薪,來到自來水都接不到的小村。

  醫療資源貧乏,他拚命工作。無分假日,一天16小時,一星期環山看診的車程恰好環台一周,即使39歲盛年,他累到中風倒下,心中放不下的只有他的病人。

  現在,他用可以自主的右手右腳,診車依然翻越蜿蜒山脈。他是台灣的史懷哲,是年輕醫師可以學習的典範,他是徐超斌。

  2006年9月18日凌晨一點,當我們都安穩地在睡夢中,一如往常,剛看完最後一位病人的徐醫師,卻在他一手創立的大武急救站突然倒下。那年,他39歲。在救護車上,他沒有一刻擔心自己的安危。他滿心懸念,達仁的民眾怎麼辦?他們要找誰看病?

  「醫生,當年是你把我救回來的。我永遠記得那一天,因為在你救活我的三天後,就聽到你倒下的消息。當時我哭了好久,暗中埋怨上帝,為什麼倒下去的人不是我,而是你這個照顧病人的醫生?」

當台北市每62人擁有1位醫師,台東達仁鄉4141人,卻只有1位徐醫師。

  擁有嗅出死亡味道天賦的前奇美主治醫師徐超斌,為解決醫療資源貧乏,7年來,日日夜夜,開車翻過好幾座山,為病患看診。他希望任何時間民眾有病痛,都別怕,因為有他在,更無須擔心半夜生病或發生意外,會因為車程太過遙遠而枉送性命。他的傻勁與拚勁,24小時急救站、夜間及假日門診、巡迴醫療終於成立,搖搖欲墜的衛生所更有嶄新面貌。

  我們看見最動人,早已超越醫病關係的互信情誼:一對夫妻,即使搬離達仁,仍不遠千里從台中來找徐醫師;一位病患,特地到衛生所,就只為了對徐醫師說聲「謝謝」;而當徐醫師病倒,更有許多人默默為他祈禱擔憂流淚。

  徐醫師說是這些民眾教會他如何做一個好醫生,也是讓他再站起來的力量,他又怎能不用生命守護?

TVBS一步一腳印、原住民族電視台動人報導!

 

推薦序

台灣需要這樣的醫師

  出版社寄來此書的初稿,我一開始讀就不能釋手,因為我從書中字裡行間看到了一位醫界的典範。

  我們常常說,一位好醫師不但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外,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並且要處處站在病人的立場設想,才能了解病人的需求,更要說服整個醫療團隊,包括醫護、行政人員與他密切合作,以提供給病人周延而完善的照護。出眾的醫師往往是為病人做出超出本分的工作,因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經常在這種情形下,才能把可能失去的病人挽救回來。病人如果碰到這樣的醫師,可真是福氣。

  徐醫師在醫學生時代,臨床實習的時候,「就與護理人員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也因為這層關係,許多醫師叫不動的護士,我卻輕易就可以求得幫忙,甚至有些護士會在我忙不過來時主動前來協助。」他又說:「我從未對護理人員咆哮、責難,所以,每當我看到一些大牌醫生,脾氣來時,對護士怒罵、丟病歷或摔器械,心中總是不解,醫護本是一體。要拯救病人,並不是一個拿著手術刀的醫生就能完成,護士、助手等人的協助,都對病人的生死起著關鍵的作用。醫生與護士應該屬於同一個團隊,共同為病人的健康努力打拚。」一位醫學生竟然比他的老師更有智慧、更為成熟,怎不叫人感佩?顯然,當一個有正向思考能力的人,從負面的「教材」也能學到東西。

  當徐醫師決心回鄉服務原住民同胞,在奇美急診室工作的最後一天,「與我一起上班的住院醫師,可能消受不了大量湧入的病患,每當檢傷護士推病人到診區時,立刻大聲抱怨檢傷護士:「別再推床進來了,這裡嚴重塞車了。」我見狀,馬上出言制止:「沒關係,推過來,我來處理。」因此徐醫師就無法準時下班,但是,他離開時,心安理得。而且,我相信他的言行,必定給了那位住院醫師一個印象深刻的身教。

  從他回鄉在基層照顧病人的經驗中,徐醫師更領悟到「一般民眾不像醫生擁有醫學常識,所以面對一些醫療情況常常會不知所措,但其實只要我們醫護人員能設身處地,多以同理心,將心比比地站在他們的立場,多為他們設想一點或多做一點,即使只是簡單幾句話的提醒、叮嚀或建議,我相信對病人的幫助都很大,尤其在心理層面上,畢竟醫療不只是醫治身體上的病痛,也應該包括安撫病人的心、家屬的心。」徐醫師是如此體貼病人,難怪徐醫師的病人把他當做生命最重要的依靠。

  我非常同意他說:「我開的藥再平常不過,只要稍有本事的醫生都會開,你們覺得我開的藥很好、很有效,那是因為我願意耐心地傾聽你們訴說病痛,你們相當信任我,而也許,這就是所謂神醫的祕密。」

  然而,醫師也是人,在他三十九歲突然中風,而失去左邊身體的功能後,難免有挫折感,有低潮,甚至有自殺的念頭,但是,每每看到病人對他的需要、信賴,以及真誠的關心,終究讓他體會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最後,他說「真正讓我得以成長的,卻是那些無以計數病情又千變萬化的病人,他們才是在我背後推動我往前進的最好導師。」的確,病人是醫師最好的老師。我們越用心去了解每一位病人,我們專業的成長越快。

  我自己很幸運地在行醫的初期就遇到了數位令我感佩的典範,而逐漸領悟到從事醫療工作的真諦。然而,徐醫師在很多方面表現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顯然,對他而言,醫療素養就是他的本性,做起來就是那麼地自然。

  讀後,我真希望有機會進一步認識徐醫師。謹在此祝福他身體健康,期許他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因為,台灣需要更多像徐醫師一樣的醫師。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子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