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更新日期:2010/06/08 12:30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就因為沒有人理會我,我只好寫這本書,希望有權力的人能夠看到這本書。」

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日前出書談「教育」,

強調國家急需注意孩子功課不好的問題,

更呼籲各界要杜絕補習班成為當前教育的幕後主使者,

以免讓城鄉落差嚴重影響弱勢孩子的未來。

 

在今(8)日出版的《李家同談教育──希望有人聽我的話》一書中,

所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教育上的差距」。

李家同表示,這是他最擔心的部份,

尤其是社會對教育差距的漠不關心,還有不知如何縮短差距,

「任何孩子都可以教好的,不要責怪孩子不用功,該檢討的是我們自己」。

 

曾長期到新竹德蘭中小學當志工,

輔導學習英文的李家同也感嘆表示,

「我這本書裡的想法,其實早就表達過了,

比方說,偏遠地區的小學沒有足夠的英文老師,我講過幾百次了,無奈沒人理我。」

 

李家同指出,目前台灣的教育差距已呈現M型化,

以民國96年的高中學測為例,共有31萬餘人應考,

結果PR值達99的人有3355人,

但PR值10以下(分數20到30分之間)的也有3萬1千多人;

另外,依民國95年的國中基測英語成績來看,

全國只有台北市是高分群人數多於低分群人數,

其餘縣市都是低分群多於高分群,

這也證明了雙峰現象與城鄉差距的問題。 .

 

李家同也針對「孩子功課不好的原因」提出見解,

他表示,「回家不做功課」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台北的教育家卻不知道我國許多孩子是一放學就玩耍,

而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來自弱勢家庭。

李家同以自身觀察的經驗表示,

相對於功課不錯的孩子,

「我相信幾乎百分之百的這類孩子一定都是做家庭作業的」,

反過來說,絕大多數回家就去玩耍的孩子,

雖然有個快樂的童年,但往往有不快樂的成年。

 

此外,

造成功課不好的原因還有小學教育有時太多元化、課業太難,

以及孩子不知道念書的重要性等因素,

另外,「弱勢孩子進不起補習班,但補習班卻主導著教育」

更是李家同極為擔憂的原因之一。

 

他強調,「我們國家實在應該注意孩子功課不好的問題了」,

如果孩子在國中時跟得上功課,

黑道能夠吸引的孩子將大幅降低,

我們的高中和大學不會有程度太差的學生,

整個國家的競爭力將會大為提高。

如果國家無法幫助這些弱勢孩子,

這些可憐的孩子長大以後,又是弱勢,

我們國家將永遠有貧富不均的現象。

 

面對以上種種教育困境,

李家同也提出「如何幫助功課不好的孩子」的補救觀點,

他說孩子們最好每天做家庭作業、課業也不要設定太難、多給鼓勵,

還有補充足夠的英文教材給偏遠地區孩子,

並將難題融入教科書,以杜絕補習班,

特別的是,他還指出「孩子絕對不能太用功」,

以免壓力過大,影響身心健康。

 

李家同更呼籲各界,

「任何孩子都可以教好的,但我要在此提出嚴重的警告,

如果我們不知道每位孩子的程度,

也因此不因材施教,弱勢孩子將永遠是弱勢的」。

 

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芸 的頭像
    子芸

    子芸心世界

    子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